我国加入WTO,安全防范与保安服务,就其行业发展、市场准入和现行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将会发生变化,且大力支持、发展报警服务业乃是必然趋势。目前,区域安全防范报警网络的建设已逐渐形成规模,如何开拓延伸和优化、规范服务,并寻求新的增长点已成为许多保安服务公司面临的新课题。深圳保安公司以关注社会热点,发挥技防优势为切入点,从专家的角度,对组建住宅小区住户报警联网系统的若干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值得业内同行的借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住宅建没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与此同时,社区治安、住宅安全也日益成为突出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原有的防范手段,如传统的铁门窗、铁栅栏,尽管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不失为一种防范手段,但从其作用和市场需求看,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将会受到限制。更何况比比皆是的“铁笼”式防范和现代城市形象不相符,给消防工作也带来了隐患。而带有一定技术防范手段的“楼寓对讲门禁系统”,其准确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对讲服务和一定的识别控制功能,其暴露出的缺点和薄弱环节也是最而易见的,须和其他防范措施结合起来。因此,建立居民住宅小区住户报警联网系统是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市场客观需求。
目前,国内实用型、舒适型住宅,大都为成片开发的居民小区,由此规划、完善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组建住户报警联网,既是住户安全第一需求,也是实现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客观需要。深圳保安公司在开展技防业务的同时,不可忽视这一潜在的大市场。
组建居民住宅小区住户报警联网系统,应该建立多种网络结构,区域报警支撑,提倡就地服务,社会效益至上,技术适度超前,设备选配灵活的指导思想。
一、建网基本要求
l、系统的设计、实施,必须遵循国家、国家公共安全行业和地方颁布的相关标准与规定。工程建设要纳入本市技防工程管理范围,包括初步设计方案论证与竣工验收。
2、系统的设计、实施要注意同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协调配套。尤其是智能小区,其住户报警联网系统的设计、施工要同小区的整个安全防范子系统有机结合。
3、坚持网络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管理要有近期实施与长远目标的结合、提高工程优良品质和技术状态的适度超前等方面)。系统和用户设备要功能实用、操作简便、质量可靠、价格经济合理:凡纳入技防产品目录的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技防管理规定。
4、系统的圭要功能和技术水平定位要准确。系统主要功能的准确定位,应是防盗、防抢、人身安全,兼顾医疗救助、燃气泄漏和火灾报警;系统技术水平的准确定位,应是具有扩容能力,并保证系统能相对长期运行,至少建设后5至8年内正常发挥作用,不致全面淘汰。
5、坚持三结合模式。即技防与人防相结合,物业管理与治安管理相结合,民防与公安处警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一整套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与运作机制。
6、坚持用户入网自愿,不搞强行摊派。与此同时要加强技防宣传,主动取得社区物业、用户以及公安等各方的支持与配合。
二、网络分类及建网侧重点
1、网络分类。
基于入网用户的结构、层次不同,需求与经济承受能力亦不同,应将用户分类,在报警联网的总体构思下,形成不同层次的网络架构与配置,采取相应的设计、管理模式。其报警网络大致可分层规划、设计中的新建普通居民住宅小区住户报警联网系统;在建普通居民住宅小区住户报警联网系统;已建普通居民住宅小区住户报警联网系统;智能住宅小区住户报警联网系统。
2、建网侧重点。
中、低档的住宅小区在这几年内是我国住宅小区开发的重点和主体;而提高住宅功能,具备小区公共安全防范、信息管理与信息网络三个子系统的智能小区是住宅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因此,现阶段建议将普通居民住宅尤其是新建普通居民住宅小区作为组建报警联网的重点;同时因地制宜、稳妥灵活地配置在建或已建居民小区的住户报警联网系统。而将智能化住宅小区实现物业管理智能化的公共安全防范子系统建设作为关注和发展目标。
面对大量的居民用户,树立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至关重要。杜绝漏报警、减少误报警是基础、是关键,尤其要千方百计降低非人为误报率。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要精心设计,规范施工,抓好质量监督复查;对待服务,应该在从事区域报警建设、服务的基础上,强调坚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保证有能力对系统提供长期持续的技术服务,实行定期巡回检查制度:二是根据网络结构和面对居民用户特点,完善接处警服务,不能发生任何中断或停止,这是联网报警系统成败的关键。
系统设备的维护保养、用户定期巡检、操作培训以及宣传户须知等工作,对系统的正常运行、网络发展和建立良好的信誉,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组建住户报警联网要同建设、管理区域报警网络一样,在定期巡检、维修服务包括收取服务费等各项工作中做到三落实:责任落实、达标考核落实、必要的软硬件配备落实。建立值班制度、用户档案记录管理制度、操作维护制度。系统一旦发生故障,24小时内甚至不过夜到达现场,用户报修随叫随到。
三、接处警与保险理赔
1、强化接处警责任意识,完善管理机制。
报警联网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居民住宅的安全防范,所以加强接处警管理是报警联网有效的关键环节和最终保证。
在处警问题上的失败,主要有如下情况:一是接警中心值勤人员责任心不强,甚至擅离岗位,贻误了警情向处警部门的传递;二是处警不及时或处警方法不当,出警中搜索不仔细,给违法犯罪分子继续作案和可乘之机;三是用户不熟悉设备的操作性能,撤防、布防搞不清楚,造成漏报、误报。
因此在接处警管理中,要抓好队伍建设,把好进入关,坚持培训持证上岗;通过制订岗位责任制、接处警预案和处警一般原则等工作细则来规范接处警工作;在流程环节和协调配合方面要不断探索有效、可行的接处警机制及其实施办法。
2、统一收费标准,初探保险理赔方法。
建立居民住宅小区住户报警联网系统,应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适当考虑经济效益。对工程的初装费(包括设计、安装、开通等)要计费规范、公道。而在服务收费上更要体现合理、服务至上和为用户所接受的原则。
保险理赔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化解风险,使网络运行体现公正、公平,权利与义务对等的重要保证。对用户非人为因素,而主要由设备故障所致的产品责任赔偿,应实行一次限额保险。
此外,出于组建居民住宅小区住户报警联网系统是一项人机结合、涉及面广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国内市场还刚起步,尚不成熟。一方面面对着多需求、多层次的居民用户;另一方面要同房产开发商、物业管理、接处警队伍甚至街道里委等诸多方面打交道,特别是涉及到维修服务、工程款拖欠和收费难等问题。因而,发展居民小区的技防工作十分复杂,对此要有思想准备,但也要克服畏惧情绪。虽然支持、发展报警网络与服务业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是公安、保安的优势所在,但这个优势不能误解为小区建网的垄断。要注意联合行业力量,发挥联网和接处警优势,搞服务合作,注重其社会效益,必将带来经济效益。
拓展市场不能忽视试点工程,首先是项目跟踪,市场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要优势互补,密切配合,关注住宅小区尤其是新建项目的技术工程动态。在宣传和公关工作中既要同房产开发商、弱电总包以及物业管理等部门搞好关系,保持紧密联络,又要突出以技术、服务和信誉取胜的特点,与此同时抓好小区住户报警联网系统建设的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发展。